錚錚風骨 仁心長存
—— 永遠懷念我們敬愛的校監胡鴻烈博士
53年10個月零7日是樹仁學子應當銘記的年期,因這是我們敬愛的胡鴻烈校監自1971年9月20日創立樹仁書院以來,為樹仁無私奉獻的半生歲月。經過這19,652日的奮鬥與堅持,胡校監於2025年7月27日走畢他的仁心仁路,與天家的鍾期榮校長重聚。胡校監和鍾校長都以他們樹仁的職務為一生一世的承諾,永不言休。我們不捨兩老的離去,但也祝願他們倆此後無牽無掛的悠閒。
我們懷念胡校監,不僅是他一手創立樹仁,為樹仁大學付出了大半生的努力,更在於他作為一位真正的教育家,窮畢生心力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發展,以一己之志,為莘莘學子提供更多元的大學教育機會。
是的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但是誰創造機會及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?所以凡是樹仁人都明白和認同,當日沒有胡鴻烈博士及鍾期榮博士創立樹仁為學子留下機會,也就成就不了今日的我們。
對我們一眾樹仁校友和在校學生而言,胡校監就如一位關愛我們的慈父,在我們迷失時指引方向,在我們信心動搖時予以支持,在我們失落時給予鼓勵。而他從不要求我們為樹仁回報甚麼,他說過,我們給他最好的回報,就是做一個能貢獻社會的人。正因如此,大家尊稱胡校監為「樹仁之父」絕不為過。
胡校監以「樹仁」為名立校,以「敦仁博物」為校訓,反映他十分重視培育仁德兼備的個人品格,寄望樹仁學子既有敦厚仁愛的品格,又擁有廣博的學問知識。校監對我們有所期許,我們又豈可辜負他?
對我們而言,這位慈父與樹仁之間就是劃上了等號。樹仁大學不僅是一所矗立於寶馬山上的學府,從其發展歷程,我們還見證到一位教育家對辦學的執著與堅持,當中更透現出作為領導者應有的錚錚風骨。胡校監對大學發展策略定位的高瞻遠矚,躬體力行落實願景的決策品格,準確判斷形勢變化的洞察力,以及在挑戰面前展現的抗逆力和無比毅力,無疑都是我們一眾學子的楷模。
胡校監和鍾校長合二人之力,扛起了興辦私立大學的重擔,他倆寧捨政府資助,堅持以理想的四年制大學模式辦學,守護教學自主,而代價就是大學營運要承受沉重經濟壓力。但這無阻胡校監的決心,謀劃對策,為樹仁的持續發展打穩根基,就如他在寶馬山陡峭斜坡打下176支樁柱來興建樹仁大學本部校舍。如此的擇善固執,在香港教育界尚無前人。
校監和校長今雖遠去,但樹仁精神長存。「樹德立仁」和「敦仁博物」的種子已在每個樹仁學子心中萌芽和成長,我們必將這份信念傳承下去,各自在社會不同崗位作出貢獻,回饋母校,回報校監和校長的無私奉獻,共同推動社會和諧進步。
校監、校長,下課鐘聲響了,你們就安心地把樹仁交託給我們,休息去吧!我們會做個堂堂正正的樹仁人,並踐行校歌中的訓言——「不為己,但為群,犧牲小我,達成博愛;不負母校樹仁,莫忘母校樹仁。」
香港樹仁大學校友會敬輓